近年来,汉阴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乐业才能安居”的谆谆嘱托,聚焦群众搬迁后收入难稳定、生活难融入、权益难保障等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对接搬迁群众需求,创新推行“138”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模式,带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实现了搬迁群众的“乐业安居”梦,展现了汉阴全力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生动实践。
紫云南郡社区是汉阴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区,占地面积60余亩,安置了来自全县10个镇的搬迁群众692户2688人。为解决搬迁群众融入难、管理难、发展难的“三难”问题,紫云南郡社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推行“138”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模式,通过党建引领促振兴、就业创收促安居、精细服务促融入,走出了一条搬迁社区快速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党支部书记 张红霞: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头号民心工程。为解决群众就业增收和土地稀缺对产业发展的难题,社区党支部积极运用“三联”工作机制,与周边的枞岭村、紫云村、沙坝村等6个党支部结成了1+6 区域联建对子,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先后流转土地1200亩,建成了社区工厂和农业产业园。目前,社区工厂已入驻企业4家,为搬迁社区和周边村提供三百余个就业岗位。在紫云南郡社区工厂内的安康菲雅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数百台机器高速运转,轰隆声不绝于耳,百余名工人在工位上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编织、缝头、定型、包装……一双双精美别致的成品袜有序产出。社区群众唐友兰就是其中忙碌着的一员,家门口就业,让她更加安心,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紫云南郡社区群众 缪欢:
据统计,截至目前,汉阴县围绕搬迁安置区兴产业、建工厂,已建成标准化产业园14个、社区工厂20家,开发公益性岗位368个,转移就业8085人,技能培训320人,带动32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实现有劳动能力搬迁户1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
同时,为切实满足搬迁群众在迁入地的基本生活需求,汉阴县还在100户以上有条件的搬迁安置区配套实施了包括小菜园和小超市、小库房、小餐桌、小课堂、小厅堂为主的“六小”暖心工程,帮助搬迁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促进搬迁群众享受新生活、创造新生活。走进城关镇西苑社区,一块块围满篱笆的菜地错落有致、整齐美观,各类应季蔬菜在初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越发鲜嫩水灵。社区居民晏正英吃过早饭后,就到自家的“小菜园”里忙碌起来。
城关镇西苑社区群众 晏正英:
【我们搬下来有六七年了,开始搬下来的时候也没有菜园子,吃那些葱蒜都靠买,一点都不方便。从前年九月份,弄了菜园子之后,自己就种了各样小菜,要吃的时候就去菜园子里去摘,方便多了,吃不完的还可以卖,给屋里减轻了经济负担。】
“六小”工程建设增强了搬迁群众的归属感;“138”管理模式让服务更优质……汉阴县始终把防止规模性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群众致富作为头等大事,让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成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最温暖的底色。下一步,汉阴县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继续砥砺前行,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走深走实,不断提升安置区社会治理水平,完善后续扶持政策机制,带领搬迁群众在锦绣汉阴、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交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高质量发展的汉阴答卷!
编辑:吴九九
编审:文婷 黄琪雅
终审:邹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