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汉阴县退休教师潘世凯正在家中休息,电话铃声响起,对方想要几瓶豆腐乳。“没有了,真不好意思。”电话里,潘世凯笑着解释。



潘世凯2019年8月从涧池镇沙坝小学退休后,便开始制作豆腐乳,至今已整六年,而他制作豆腐乳的手艺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当时母亲沈继云每年腊月必做豆腐乳供全家食用,潘世凯耳濡目染习得技艺。起初,他做的豆腐乳仅供自家食用或馈赠亲友。2012年腊月,潘世凯在县城西城农贸市场见人叫卖手工豆腐乳,好奇上前查看。揭开坛盖,他发现对方豆腐乳的色泽、香气、味道均不及自己手艺,遂与妻子沈兰芬商议尝试销售。

“那年腊月做了约300公斤,但是心里实在没底,我也不确定自己做的豆腐乳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他回忆道。
多年实践让潘世凯深谙美味秘诀,豆腐是灵魂。其兄制作的豆腐因保留豆皮、以石膏点制而豆香浓郁、口感劲道,发酵后呈现红紫色,制成的豆腐乳风味更佳。
豆腐乳所用的辣椒亦十分讲究,三分之一选用本地高辣度品种,三分之二采用辣度较低的新疆二荆条辣椒增色降辣。辣椒经剪段、除尘后,皮与籽分离烘焙,再分别磨粉混合。“缺了辣椒籽,便少一分香气。”说起豆腐乳原材料的选择,潘世凯滔滔不绝。
每年秋收后,潘世凯专赴乡间寻找淋雨的干稻草。妻子沈兰芬则精心剔除杂质,精选粗细均匀的稻秆。“整日才挑出两捆,好味道就在这些细节里。”提及妻子的支持,潘世凯满怀感激。
去腥亦是关键,豆腐蒸制后切块,铺于稻草自然发酵。待豆腐发酵完成,盐与花椒等简料调味,鲜香滋味便浑然天成。
豆腐乳装入净桶运往市场销售,开盖刹那香气四溢,顾客循味而来,生意日渐红火。第一位大客户冯姓早餐店主采购后,主动向亲友食客推介,豆腐乳的销路从此无忧。此后每年腊月,潘世凯将产量递增百公斤,仍供不应求。“去年腊月我做了1650公斤豆腐乳,创历年新高。”他笑道。
2020年12月,潘世凯借短视频平台展示豆腐乳制作过程并附联系方式。去年腊月,一位旅美汉阴籍外交官通过视频订购,委托家人采购后携往海外。
退休六载,子女多次劝老两口安享晚年。但想到漂泊在外的年轻人难尝地道家乡味,潘世凯夫妇决心坚持做下去。“今年产量仍不低于1500公斤,目前已经可以预定了,这几年名气打响了,豆腐乳再不愁销路。”潘世凯语气笃定。
任教时,潘世凯常以母亲勤勉的故事教导学生传承美德;如今,他正以豆腐乳为媒,让传统手艺飘香更远。

编辑:吴九九

编审:文婷 黄琪雅

终审:方亮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