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漫步汉阴县城关镇,整洁的村道串联起白墙黛瓦的农家院落,文化广场上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这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新图景背后,凝聚着全镇各级人大代表的智慧与力量,他们通过履职尽责,助推“千万工程”经验在城关镇落地生根。

今年以来,该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题调研活动。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关于环境整治的意见建议。“垃圾清运不及时”“河道漂浮物增多”“污水处理设施不足”……一条条群众呼声被代表们认真记录。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收集意见建议86条,梳理合并后形成关于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代表建议28件,为镇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见行见效,该镇人大充分发挥监督职能,通过视察、调研、评议等多种形式,跟踪督促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实。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垃圾清运问题,镇人大组织代表开展专项视察,推动镇政府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垃圾处理体系,新建垃圾分类点20余个,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8月以来,在人大代表持续监督下,全镇累计清理各类垃圾堆放点120余处,转运处理废弃物约300吨,规范了13家企业的排污管网设置。

“我是人大代表,我先干!”在中坝村环境整治现场,镇人大代表邱明波挥舞着铁锹,带头清理沟渠淤泥。在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各级人大代表率先垂范,积极参与村庄清洁行动。代表们不仅自己动手,还动员亲属和周围群众共同参与。县人大代表吴大刚在五一村发起“庭院美化”志愿行动,带领群众清理房前屋后杂物,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出40余户“和美庭院”。

为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该镇人大聚焦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组织代表开展专题研讨,提出建立网格化管理、常态化监督、多元化投入等机制的建议。代表们建议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推行“光荣榜”“曝光台”评比制度,建立人大代表联系监督网格。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整治成果易反弹的问题。同时,该镇人大建立人大代表巡河制度,30余名人大代表担任河道监督员,定期巡查月河、观音河等主要河道,确保辖区水清岸绿景美。

为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等建议,在中堰村,县人大代表邓超建议将民兵产业园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集观光、采摘、民宿于一体的综合体。如今,该园区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在月河村,县人大代表沈虹针对李家沟撂荒地问题,提出发展特色林果的建议。如今1000余亩樱桃、蜂糖李等特色林果产业不仅绿了荒山,更成了网红打卡地,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的城关镇,清澈的河水、整洁的村容、美丽的庭院,处处展现着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从倾听民声到建言献策,从依法监督到率先垂范,汉阴县城关镇各级人大代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成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代表履职与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也让该镇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编辑:曾萌萌

编审:黄琪雅 黄智发

终审:方亮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