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汉阴县城关镇平安村的千亩拐枣园迎来了丰收季。漫山遍野的拐枣树枝头挂满了形如“凤爪”的果实,一簇簇、一串串压弯枝头,微风掠过,醇厚甘甜的香气弥漫山间,农户们提着竹篮、背着背篓穿梭林间,采摘、筛选、打包,一派繁忙喜悦的丰收景象。
“今年果子结得比往年更繁密,每天能摘50多公斤,家门口就能卖,一点不愁销路!”种植户老李一边麻利地采摘果实,一边算起收益,“我家10多亩拐枣林,去年光卖鲜果和自酿拐枣酒就挣了2万多,今年收成更好,加上行情稳定,收入肯定能再涨一些。”像老李这样靠拐枣增收的农户,在平安村还有很多。
平安村位于汉阴县城以北5公里处,这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种植拐枣由来已久。过去,农户们只是在房前屋后、乡村路旁零散种植。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该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将拐枣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荒山资源,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机制,采取“连线成片、定点建园”模式,合理规划并发展了千亩生态拐枣林。
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发展,平安村的拐枣产业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昔日的荒坡地,如今变成了层次分明的梯田果园,过去水土流失的担忧,被如今固土保水、改善生态的喜悦所取代。一片片果园不仅成了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更成为守护一方水土的“生态屏障”。
据了解,平安村的拐枣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新鲜拐枣除直接外销外,还加工成拐枣酒、拐枣饮料等特色产品,其中村酿拐枣酒凭借传统工艺成为县内外知名的“明星产品”,更依托电商渠道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除了拐枣种植和加工,平安村还敏锐地捕捉到“农业+旅游”的巨大潜力。村集体按照“发展拐枣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思路,将拐枣产业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持续激发群众的种植兴趣。
该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张学珍介绍,平安村的拐枣产业是城关镇近年来林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全镇各类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带动了80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放眼汉阴县城关镇乡间,连绵的果林绿了山川,富了百姓,美了乡村,林果经济这棵“摇钱树”更加枝繁叶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蓄了更加强劲的“绿色动能”。
编辑:李西明
编审:黄琪雅 黄智发
终审:邹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