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汉阴县观音河镇2025年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务工技能培训正式启动,60余名本地群众通过“理论+实操”一体化课程,系统学习工程建设技能,为镇域内民生项目建设储备人才,同时打通“培训——就业——增收”链条,助力乡村振兴。
理论课堂特邀行业专家围绕以工代赈政策、工程安全及施工质量展开授课。专家结合《中央财政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详细解读“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就业岗位开发”等群众关切点,强调以工代赈“赈济为本、就业优先”的核心要义。并通过播放施工安全事故案例、讲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互动问答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学员对“安全施工规范”的理解。
理论培训结束后,培训场地转移至项目施工现场,学员分组参与河堤修筑、渠道铺设实操训练。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演示测量放线、石坎砌筑、模板安装等关键工序,详解混凝土配比、坡度校准等技术参数,学员们在技术人员“一对一”指导下,亲手操作搅拌机、水准仪等设备,完成从材料配比到工序衔接的全流程实操。现场配备安全督导员,实时纠正不规范操作,确保“边学边干、学用结合”。
“没想到在家门口务工还能学技术,以后接活心里更有底了!”观音河村村民何忠华在实操现场感慨道。作为参训代表,他不仅在培训中掌握了渠道砌筑的核心技法,更通过“培训合格优先上岗”机制,即将成为项目建设的首批产业工人。
据悉,此次培训优先吸纳脱贫户、低收入群体劳动力,后续项目建设中将按“培训合格名单”优先录用,实现“培训即招工”。目前,该以工代赈项目已吸纳54名当地群众就业,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2万余元,项目竣工后预计带动群众增收超86万元,人均增收可达1.6万元。
“以工代赈不是简单‘发钱发物’,而是通过‘培训赋能+岗位供给’,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该镇项目负责人介绍,后续将根据施工进度开展分阶段技能提升课程,同步建立“培训档案——考核机制——就业跟踪”全链条服务,确保参训群众“有技在身、有岗可上、有钱可赚”。
此次培训是观音河镇落实中央以工代赈政策的重要举措,通过“理论课堂+实践考场”的创新模式,既为民生工程建设提供了质量保障,又为农村劳动力搭建了技能提升平台,让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见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能”。
编辑:沈杰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钟明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