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总工会坚持以“棋”布局、以“桥”连心、以“网”护航,“三位一体”推动职工维权工作从单点突破进阶系统重构,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参与,从传统服务迈向特色供给,有效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凝聚多元合力,下好职工维权服务“一盘棋”
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成立“工会+人社+法院+司法”劳动人事争议裁前调解工作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出台联合调解规定。畅通裁前调解与工伤鉴定、劳动关系认定、监察执法等环节间的信息共享渠道,推动案卷互阅、政策互通、纠纷共调。
搭建信息交互平台:建立工会“双联”(内联+外联)工作机制,依托内联渠道,采取“四种联系方式”,通过“班子成员联委员、委员联代表、代表联职工”的形式,全面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及时了解职工需求,准确收集职工意见建议。
聚焦急难愁盼,搭牢职工权益维护“连心桥”
分类推进,流程闭环:推动“调、裁、访”深度融合,坚持应调尽调、当裁立裁、调裁结合,根据调解意愿强弱建立优先级,及时归纳争议焦点,运用面对面、背对背、以案释法等方式促成和解。联合开展“要素式”办案,简化审理程序,节约仲裁资源,建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工伤待遇争议速裁庭,平均缩短办案时间15日。健全跟踪和评价机制,开展动态监督和定期回访。近年来,全县工会组织累计参与各类劳动争议纠纷调解167件,调解成功率达82%,涉案金额900余万元。
精准对接、主动服务: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主体、律师事务所为链接、工会驿站为窗口,采取“1+3+N”的方式建立新业态群体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法治宣传28次、提供法律咨询87次、协助代写法律文书14份、代理劳动仲裁和诉讼案件6起。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实现“当日申请、当日受理、当日指派”。
聚焦重点、强化监督:联合开展劳动合同、社保缴纳、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专项监督检查,重点向平台企业、百人以上建会企业、“小三级”工会延伸覆盖。配合信访、舆情监测部门找准线索,坚持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劳动监察协同发力,运用“一函两书”制度,针对同质化、顽固性问题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11份。
延伸服务触角,筑牢和谐劳动关系“防护网”
推进维权服务集约化、多样化、数智化:依托工人文化宫、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群团之家等工会服务阵地,广泛开展创新理论宣讲、工会知识竞赛等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活动。联动人社局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服务,联动社区动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担任“流动网格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结合困难帮扶、爱心义诊、健康讲座等关爱活动开展法律科普和援助服务。探索提供在线法律咨询、争议调处、司法确认等便捷服务。
建强县域工会维权服务人才队伍:建立健全47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19个劳动法律监督组织,选聘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法律监督员179人,围绕法律法规、劳动争议调处等培训重点开展实践教学12次。以工会委员、代表为核心建立职工维权服务志愿团队,印发《工作纪实手册》,建立帮带机制。定期总结典型案例、举办经验座谈会、强化宣传引导,形成示范样本。
探索实践工会系统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四位一体”(县仲裁院、经开区调解中心、企业调解委员会、企业调解员)调解机制,开展常态化排查、敏感期重点排查、不定期专项排查、重大隐患联合排查。坚持会商研判机制,实施“定人包案”制度,推动调解服务下沉企业园区、乡镇社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做实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健全基层工会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源头管控,筑牢安全防线。
编辑:李西明
编审:黄琪雅 黄智发
终审:邹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