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韶华,笃行致远。从20172021年,学习、创新、责任、活力、服务成为汉阴县九届政协工作的最美基色。

过去五年,九届县政协常委会团结带领全体委员和各界人士,在中共汉阴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坚持“五心五抓建五型”工作思路,坚持“六个什么”履职定位,以打造“学习型、创新型、责任型、活力型、服务型”政协为主题,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建设幸福汉阴交上了一份不负时代的履职答卷。

——坚持突出核心、提升素质,交出同心同向的“思想答卷”

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形成从党内到党外、常委到委员、委员到界别群众良性互动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格局。县委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把政协工作纳入全县工作“总盘子”,大力支持政协依法依章履职,形成了县委重视、政府支持、部门参与、各界协同的良好局面。县政协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重要作用,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县委请示报告制度,严格落实政协年度协商计划提交县委常委会审定,以县委办、政府办、政协办“三办”联合发文等工作机制,为政协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牢牢把准政协履职方向。坚持县委定什么、政协议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协帮什么,群众盼什么、政协言什么,围绕全县中心工作,议大事、聚人心、当参谋,团结引导广大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持理论武装先行,举办主题报告会、中心组学习、委员培训班、委员讲堂共150余场次,深刻领会新时代县级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工作大调研推动政协工作质量大提升。紧扣九届县政协提出的“五型”政协建设目标,发出好声音、汇聚正能量,做到党政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正能量就汇聚到哪里。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探索推进政协党的建设“两个全覆盖”,创新设立4个功能型党支部,构建“政协党组+机关党支部+专委会功能型党支部”组织体系,实现55名党员委员联系77名党外委员。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饬和廉政警示教育,深入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教工作,大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自觉接受县委巡察监督,以高度的行动自觉做到问题整改清零;邀请派驻纪检组列席党组会议和重要活动,主动接受对“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加强对各党支部的领导,大力开展支部联建工作,政协履职的组织保障更加坚强有力。

——坚持围绕中心、创新履职,交出同频共振的“发展答卷”

追赶超越谋良策。建立社会各界“征题”、政协委员“议题”、党政领导“点题”、县委常委会“定题”的议题征集新机制,推进调研一线、建言在一线、协商一线一线调研工作方法完善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议为重点,以提案办理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为常态,以网络议政为新形式的协商议政新格局,确保协商方向明、议题选择准、协商方式活、成果转化实。聚焦“脱贫攻坚、追赶超越、建设幸福汉阴”工作重点,高质量完成县委交办的重大调研课题,超额完成年度协商计划,每年开展协商议政活动12次以上,协商的频次和质量均创新高。五年来,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复工复产省市县三级联动调研中获省政协表彰,共向县委、县政府报送调研报告和工作建议58篇均被采纳,其中《关于汉阴县产业扶贫现状与对策建议》等2篇荣获全省政协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奖,《以市聚产,成行成市,铸就以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安康富硒产业平台》等5篇得到市委、市政协主要领导批示,为实现追赶超越目标贡献了“政协方案”。

战贫抗疫打硬仗每逢大事必有政协声音、服务一线常见委员身影。“六个精准”到“八个一批”,从“三个落实”到“四个不摘”,从脱贫摘帽到成果巩固,从巩固衔接到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赴外省考察学习5次,形成调研报告5篇,督办提案89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8篇,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和公益帮扶活动,投入资金超过5000万元,涌现出“御源军”等社会扶贫品牌,为全县实现全面小康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尽锐出战、持续发力,4名县政协领导以过筛子方式督导督战,8个帮扶部门以钉钉子精神联镇包村,21名政协机关干部以绣花功夫结对帮扶,有效应对三十年一遇洪涝灾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高质量完成了牵头和帮扶任务,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县政协办和所帮联镇荣获全县脱贫攻坚考核“四连优”和“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记集体二等功”,8名县政协委员和5名政协机关干部受到市县表彰,形成的“一帮二联三动”“一帮二联五教育”等创新做法受到市县通报推广。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落实常态化防控工作中,我们抢抓“第一时间”发声,聚焦“第一课题”资政,投身“第一战场”作为,及时发出《践行五个带头·共筑抗疫防线》倡议书,开展专题协商3次、交办提案5件、报送信息5篇,全体委员带头当好“五大员”,争当复工复产的“排头兵”,全体政协干部下沉社区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社会各界踊跃捐资捐物280余万元,用担当奉献书写了人间大爱,政协委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事迹被《人民政协报》等媒体关注报道。

围绕中心创一流。准确识变、主动求变,探索“五心五抓建五型”和“六个什么”等基层政协履职新路径,形成的《建设五型机关 带来五个变化》自身建设案例,获得2017年度创新二等奖,受到市政协和县委主要领导批示予以推广。推进书香政协建设,开展专题培训、理论宣讲、读书分享等活动100余场次,在涵养政协气质中提高“四个能力”。精心组织“9·21”委员活动日,大力开展协商建言“十四五”、理论培训、委员风采展示等主题活动,让每位委员都有履职出彩的机会。在全体会议增设“大会发言”环节,32名委员通过大会发言提出意见建议110条,成为县政协履职尽责、扩大社会影响的一张“靓丽名片”。着力推进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探索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聚焦“最多跑一次”改革,选派6名政协委员担任民主监督员,在全市率先建成1“委员之家”、1个镇级委员工作站、10“委员工作室”,被省政协表彰为“在委员工作室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政协组织”。这些创新举措使政协履职接地气、增底气、聚人气,让委员动起来、履职活起来、服务发展强起来。

——坚持把握重心、改善民生,交出真情实意的“为民答卷”

调研视察传递民生温度县政协各专委办采取联动调研、集中视察、专题调研、互动对话等方式,让履职足迹遍布城乡大地。经济委紧扣我县民营企业发展调研,为创建省级经开区鼓与呼;文史委聚焦全县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深层研讨,着力挖掘红色资源、讲好汉阴故事;科教委紧扣全县教育、养老、卫生事业发展摸实情,建议用好用足政策支持,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社会养老和疫情防控的浓厚氛围;民宗委围绕“321”基层社会治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调研座谈,提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平安汉阴的建议;提案围绕脱贫攻坚、新民风建设、幼儿入园难等重点提案资政建言,贡献金点子;办公室主动做好对接服务,引导13名住汉市政协委员着眼全市、立足汉阴踊跃建言,为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贡献了汉阴智慧。二是提案工作紧贴民生热点聚焦“提好、办好、督好、效果好”目标,委员们紧扣“幸福汉阴”撰写提交提案503件,立案442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采取主席领衔督办、带案视察、重点提案面对面协商、双向评议等有效举措,推动提案办理由“一次性办理”转化为“跟踪式办理”,“一般化工作”转化为“一把手工程”,实现了“提、督、办”三方协商互动、相互促进。从更换行道砖到解决停车难,从垃圾分类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从产业扶贫到打造“三个一”产业,从推进“五城同创”到建设“四个城市”,从陕澳中医药产业园的引进到三沈文化产业园的落地,从凤凰山隧道、引汉济月等重大工程的构想到立项实施,一件件“小提案”都牵动“大民心”惠及“大民生”,其服务民生的独特作用日益显现,提案工作受到市政协表彰奖励。

民主监督聚焦民生所盼。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从“摇号入园”到推动“双减”工作,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到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从做强汉阴美食到文庙文峰塔保护,从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到县体育场提等改造,从提升平安建设满意度到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县“八连冠”、两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县”,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民生十件实事到科学编制“十四五”,从幸福汉阴到锦绣汉阴,共开展会议监督、视察监督和专项监督28次。特别在脱贫攻坚专项监督和城市创建视察监督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点题、全程参与,开启了政协民主监督的新模式。选派32名政协委员担任窗口单位特邀监督员,聘请60名特邀信息员,实现县镇村三级全覆盖,构建了政协委员和特邀信息员“两条线、一张网”工作新格局。共向市政协和县委、县政府报送社情民意信息118篇,其中《关于对过期药品设立定点回收点的建议意见》《关于打造安康市汉阴阮家坝文化遗址公园的建议》等29篇信息被市政协评为优秀社情民意信息,切实发挥了社情民意“直通车”作用。 

——坚持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交出培根铸魂的“团结答卷”

“双走进”团结引领人。大力开展“让政协走进群众、让群众走进政协”主题活动,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节庆纪念日,开展主题宣讲、志愿服务、书画摄影作品展、各界人士座谈会、红色文史资料展等庆祝活动,讲好汉阴故事,汇聚各界力量,增强支持改革、参与发展的共识与热情。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构“亲清”政商关系,旗帜鲜明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着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首次将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人士纳入政协委员队伍,组织在外汉阴籍人士以商招商、回乡创业,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家乡建设。迎接全国政协、上海市、内蒙古、广东省政协和本省市县政协等来汉调研视察85次,同江苏溧阳市政协建立“友好政协”关系,赴县外开展学习交流活动45次。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联谊交流,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深交好朋友,为汉阴改革发展汇集了更多同行者。

“红色文史”感染教育人。聘请县级文史研究员29名,推荐市级文史研究员8名,文史征编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制定“三个三”文史工作目标,历时五年,五出汉阴,三赴京津冀,走访何振亚、沈启贤、杨弃三位将军“三亲”人士120人,抢救文本史料50万字、图像资料375幅,编纂出版《汉阴文史资料》将军专辑三部70余万字,受到省市政协和市委政研室的高度评价,成为全县党史学习教育的“本土教材”,由县档史馆据此拍摄的党史故事专题片获评省委组织部“红色故事”优秀课件。连续4年召开政协文史工作暨红色文化协商座谈会,成功举办红色文史资料成果展,推动杨弃将军故居等红色场馆建成,全面启动《罗少伟烈士》征编工作,开展红色文史宣讲“五进”活动25场次,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传递“爱家爱岗”正能量。县政协两度获评“全省政协文史工作先进集体”,两辑《汉阴文史资料》荣获全省“优秀文史资料”。

“风采展示”激励鼓舞人。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构建起“领导带头、人人参与、委员主角、政协视角”的“五个一”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坚持把笔头镜头对准委员和基层一线,宣传展示55委员的履职先进事迹,每年发稿数量在全省政协系统和县直部门位居前列,自主编印《各界汉阴》650万字,两度荣获“省政协新闻宣传发行先进单位”,连续八年获得“全市政协系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5名干部被省市政协和县委表彰为“优秀通讯员”,5篇稿件荣获省政协好新闻二等奖、三等奖。县政协领导撰写的5篇理论文章被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和光明日报出版社编入理论丛书,机关干部撰写的8篇新闻稿件被《人民政协报》和《纵横》杂志刊发,《各界导报》于2019年和2021年推出2个专版深度报道汉阴政协工作成效,全面展示了新时代汉阴政协人的新风貌。

——坚持不忘初心、锤炼作风,交出既严又实的“本色答卷”

率先垂范强引领对标“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要求,突出抓好常委会和专委会自身建设,凝聚起“政协大有可为,必须有所作为”的思想共识。五年来,共召开县政协常委会议23次,邀请46名政协委员、15名群众列席。政协领导带领常委以“走基层、访委员、听民声、促发展”为主题,深入界别开展“请你来协商”“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主题实践活动,从思想政治引领、提升履职能力、主动担当作为、持续改进作风上,为广大委员和机关干部当表率、作示范。2019年度,县政协领导班子被市委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

建章立制转作风。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制定出台《县政协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县政协常委会工作规则》《委员列席政协常委会议制度》等,修订完善县政协机关管理、委员履职报告等六大类26项制度,持续提升政协履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大力推行走访委员、委员提交年度履职报告等举措,开展“学习梁家河精神·争做合格政协委员”专题研讨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等各类主题活动35次,起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教育,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社会各界做表率”的良好效果,党员委员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会风文风学风持续改进。县政协机关连续6年获评全县党风政风行风评议优秀单位。

严管厚爱带队伍。坚持制度管人、文化管心、待遇留人。建立健全委员履职管理奖惩机制,表彰奖励委员65人次,对“五不”委员亮红灯,依章依规劝退委员3名,从制度规矩上点燃政协委员履职热情。每年开展庆国庆、迎重阳主题活动,从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好老干部,让他们参与建设,共享发展成果。在县委的重视关心下,运用“三项机制”推荐交流科级干部8人、提拔科级干部5人、遴选干部6人“两支队伍”“一线状态”干出了一流业绩。

抓好换届促发展县政协常委会严守换届工作纪律,坚持以“选出好委员,写出好报告,换出好班子,交好接力棒”为己任,会同县委有关部门,推动十届政协委员界别组成增至20个,委员名额增至161人,提名推荐和考察确定委员151人,其中非中共委员占60%,新一届委员结构更优化、界别更合理、特色更鲜明,分布在经济主战场和招商引资领域的委员达45名,必将为县域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捷报频传,喜讯连连。2017年,成功承办安康市政协系统(机关)乒乓球友谊赛,全省政协首家《各界导报》通讯员培训教育基地在汉阴挂牌;2018年,在全省政协系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2019年,全市政协新闻宣传工作现场会在汉阴召开;2020年,先后在全省政协新闻宣传工作会、全市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介绍工作经验;2021年,先后在全省政协工作交流会、全省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现场会上分享经验,全省首批、全市首个“政协委员学习教育基地”在汉阴揭牌。这些亮点工作有力的提升了汉阴影响力和美誉度。

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过去五年,九届县政协以“五心五抓建五型”的生动实践,让委员们崇尚学习、勤于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崇尚创新、勇于创新的意识越来越强,崇尚团结、善于团结的效果越来越优,崇尚实干、担当实干的力度越来越大,崇尚自律、廉洁自律的风气越来越好,全面生动展示了新时代汉阴政协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编辑:李西明

编审:余涛 黄智发

终审:钟明明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