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汉阴县城关镇纪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围绕民生领域政策落实、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开展全链条、嵌入式监督检查,推动惠民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紧盯“责任链”,织密监督网

民生政策落实是否到位,关键看责任是否压实。为破解惠民政策落实中可能存在的“中梗阻”问题,镇纪委创新构建“1+3+N”监督体系:即以镇纪委为主导,联合镇财政所、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动员村(社区)监委会、网格员、群众代表等多方力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通过建立“政策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机制,对城乡低保、临时救助、产业奖补等12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重点检查政策宣传是否到位、申报程序是否规范、资金发放是否精准,确保政策执行不跑偏、不走样。

聚焦“民生账”,守护幸福根

惠民资金是群众的“救命钱”“保命钱”,容不得半点马虎。该镇纪委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运用“大数据+铁脚板”双轮驱动,一方面依托惠民资金监管平台,对全镇发放的惠农补贴、困难救助等资金进行线上比对,筛查异常数据;另一方面组织镇村纪检干部开展“入户访查行动”,深入田间地头、居民家中,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点对点核查资金到账情况。“以前总觉得政策像‘雾里看花’,现在手机上就能查到补贴明细,心里踏实多了!”南街社区李大爷称赞道。

构建“长效链”,整治慢作为

监督不仅要治病,更要防病。该镇纪委注重从个案中发现共性问题,推动建立长效机制。针对督查中发现的惠民项目重建设轻管护问题,推动镇政府出台《民生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明确“立项—建设—验收—管护”各环节责任主体;针对部分干部存在的“躺平式”“应付式”作风,制定《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负面清单十条》,将民生领域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纳入年度考核“一票否决”项。探索建立“民生观察员”制度,在30个村(社区)聘请退休干部、乡贤代表担任监督员,对惠民工程进行常态化“挑刺”,确保每一分惠民资金都花在刀刃上,每一项民生工程都成为民心工程,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民生答卷”。

编辑:倪健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