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办的汉阴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汉阴县委组织部协调爱心企业,为全县160个村(社区)捐赠配发了298套水电维修便民服务工具箱,旨在为群众上门维修水电故障给予支持。
今年以来,汉阴县各级党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围绕群众穿衣吃饭、住房出行、用水用电、通讯娱乐等八个方面经常性上门查看、真情帮办,形成了“八必看马上办”为民服务机制,涌现了一批为民纾困解难的实事案例。
漩涡镇鳌头村是汉阴县城最南端、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长期以来,因村里缺乏固定的水电维修工,镇上供电所、供水公司的管理人员因路途遥远也只能每隔半月巡回到村一次,群众在水电生活设施维修等方面很是不便,特别是一些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经常因水电设施故障导致生活困难。
正常的水电供应是群众生活的必要保障,等不及专业的维修人员怎么办?鳌头村党支部立足山区实际,着眼排查解决“三留守”人员在日常用水用电中的故障隐患,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队长的水电维修志愿服务队,让党员干部变身“水电维修工”,帮助群众免费维修受损电器线路和供水管网,以为民服务的“微实事”办好群众期盼的“微心愿”。
鳌头村党支部书记黄传平早年在煤矿上当过水电工,具备水电维修的基本功,为更好地帮助群众维修水电,黄传平自己置办了一个维修工具箱,里面装有扳手、钳子、起子、灯头、线头等必备工具物品,在入户走访过程中随身携带,遇有群众家中不通水、不通电的情况时可立即帮助维修。
谢世友是鳌头村的一名特困供养老人,前不久的一次入户走访中,黄传平发现其屋内有积水且卧室灯泡也出现了故障。“家里的水管堵了,电灯也不亮,自己又不懂维修。”听完老人的描述后,黄传平取出随身携带的工具,在一通修理后,谢世友家的排水管通了、卧室灯泡也亮了。黄传平说:“维修就是一件顺手的小事,但对这些老年人来说却很是为难。党员干部的一个微小举动,办理的就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无独有偶,观音河镇以做细做实干部包户为抓手,率先探索帮办代办的有效载体,成为“八必看马上办”机制的策源萌发地。镇村党员干部通过办好一件件具体的便民实事,在知民情、解民忧中惠民生、暖民心。
年过80岁的尹翠伦是观音河镇药王村的一名留守老人,儿子、孙子常年在外务工,独自生活在村的尹翠伦时常为断水发愁,但因其年事已高,语言表达能力欠佳,遇有问题不知如何反映。今年6月,药王村“两委”干部集体入户走访时,村委会副主任余增涛发现尹翠伦家厨房洗菜池因水管脱落导致水池不通水。余增涛见状后转身到门外,打开摩托车后备箱,从中取出钳子、铁丝等物件帮其维修,经过对进水管道重新连接和对排水管道清淤疏通,很快就让一股清泉重新流到了老人的洗菜池中。
观音河镇党委书记王海明表示,连日来,全体镇村干部通过定期入户,了解和掌握群众所需所困,遇有能立即解决的小问题现场动手,遇有短期难解决的问题迅速反馈。如今,诸如维修水电、代充话费、调试电视等涉及群众的小事情,已成为全镇党员干部到村入户工作的行动自觉。
前不久,位于蒲溪镇最北端的响洞河村,村民石业华因放养的牛群来回踩踏损坏了自家人饮管道,造成库存蓄水渗漏浪费。当时正值天干少雨、旱情加剧之际,本就十分珍贵的水却在一点一滴浪费掉,石业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一筹莫展之际,他拨通了响洞河村党支部书记彭明金的电话,向其反映了此事。彭明金闻讯后随即带上工具赶到现场查看并动手维修,但因水管破损面积过大,只能通过更换水管进行处理。
考虑到石业华一家的特殊情况,彭明金自费购买输水管道和分水阀门,将踩踏破损的水管全部更换、部分地埋,并加装了分水阀门,既杜绝了浪费,又避免了再度破损。这一举动让石业华感动不已,攥着现金硬要塞给彭明金。彭明金直言谢绝:“我是共产党员、是村上的干部,干的就是为群众服务的事情,怎么能收你钱呢?”
改进的是作风,塑造的是形象,推动的是发展。汉阴县各级党组织以作风建设为切入口,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以“八必看马上办”的实际行动,真心真情帮办代办,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作风变化带来的便民惠民服务。
编辑:沈杰
编审:黄琪雅 黄智发
终审:钟明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