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汉阴县城关镇连绵起伏的山坡上,拐枣树郁郁葱葱,硕果累累;整齐划一的果园里,猕猴桃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房前屋后的庭院中,时令水果色彩斑斓,点缀其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科学规划,荒山披绿生“金”
城关镇月河两岸山地丘陵众多,过去部分坡地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经济效益有限。面对这一现状,该镇党委、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该镇将林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以葡萄、拐枣、猕猴桃、蜂糖李、黄桃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发展之路。
“我们不是盲目种植,而是充分结合海拔、气候、土壤条件进行科学规划,引导各村‘宜种则种’,逐步形成‘一镇多元、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该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张雪珍介绍,镇里聘请农林技术专家进行实地指导,引进优良品种,推广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标准化栽培技术,确保果树种得下、长得好、效益高。
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坡地,如今变成了层次分明的梯田果园;过去水土流失的担忧,被如今固土保水、改善生态的喜悦所取代。一片片果园不仅成了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更成为守护一方水土的“生态屏障”。平安村村民老李望着自家十几亩挂果的拐枣林感慨道:“以前这山坡地种啥都不行,看天吃饭,收入不稳。现在种上了拐枣,一年下来收入能有好几万。”
多元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
在城关镇前进村蒋家沟,集中连片的200亩猕猴桃迎来了盛果期,这里的猕猴桃产业园采用吊挂微喷技术给果实降温隔热、微生物制剂防病虫害,确保了果子个头大、口感甜。“我在园区务工,每天能挣100多块钱,还掌握了猕猴桃管护技术。”村民刘小利说道。
为了避免单一种植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效益,城关镇积极探索林果产业多元化发展路径,着力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该镇依托北山片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优势,形成了集品种改良、果树繁育、科普推广、技能培训、林下养殖、农旅融合为一体的蜂糖李产业联盟。目前,该镇共有标准化蜂糖李产业示范园3处,面积超过2000亩,带动130余户群众入园务工,年户均增收2200元。
为推动林果经济持续向好发展,该镇支持引导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引进初级加工设备,对林果分级包装,进行冷藏保鲜、制作果干果汁等,逐步改变过去单纯出售初级产品的模式,延长产品保存时间,错峰销售,提升产品附加值。长窖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健表示,“我们以前卖鲜李子,价格波动大,还怕卖不完烂掉。现在有了简单的加工设备,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价格稳定了,销量也打开了,还通过电商卖到了外地。”
此外,该镇还敏锐地捕捉到“农业+旅游”的巨大潜力。依托日益美丽的果园风光和逐渐成熟的采摘体验,鼓励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每年春季举办“赏花节”,吸引游客前来踏青赏花;夏季秋季举办“采摘节”,邀请市民群众和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品尝新鲜水果。果园变成了公园,劳作变成了体验,有效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消费,实现了“一颗果子”带动“多条路子”的倍增效应。
创新机制,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产业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组织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该镇不断创新,采取“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整合资源,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有效解决了小农户面对大市场的难题。
小小的林果,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铺就了各村(社区)越来越宽的产业富民路。近年来,该镇高度重视林果产业的管护工作。无论是在春季的嫁接、修剪,还是冬季的松土、除草、施肥、修枝、刷白,镇里都会组织农林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该镇分管农业工作负责人黄兴波介绍,“我们通过‘田间课堂’等形式,帮助果农提升管护水平,实现林果产业的提质增效。”
“以前自己单干,不懂技术,销售渠道也窄,辛辛苦苦种出来,有时还卖不上好价钱。现在加入了合作社,有技术员指导,最重要的是果子不愁卖,合作社联系好了客商,价格还有保障。”在三坪村葡萄产业园务工的刘大姐对新的经营模式赞不绝口。
林果产业的蓬勃发展,给该镇带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今年以来,该镇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鼓励村党支部牵头领办合作社,党员带头示范种植,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心骨”和“带头人”。同时,积极培育本土致富能手和新型职业农民,加强电商技能培训,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会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推销自家农产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生态富民,绘就“绿富美”新图景
时下,走进城关镇月河村李家沟无花果产业园,一颗颗紫红饱满的无花果实挂满枝头,务工群众忙碌地采摘、分拣,丰收的喜悦挂在脸上。近年来,月河村按照“农业园区化、产业规模化、农旅一体化”的思路,在李家沟2000亩荒坡地大力发展樱桃、蜂糖李、无花果经济林,极大地提高了全村的森林覆盖率。林果产业的发展,不仅盘活了李家沟地域的土地资源,还增强了水土保持能力,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为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贡献,真正实现了“绿了山头,富了口袋”。
据了解,林果产业已成为汉阴县城关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镇各类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带动了80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其中,不少群众通过林果产业实现了稳定增收。而在社会效益方面,林果产业的发展吸引了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缓解了农村“空心化”问题,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村集体通过资源入股、管理服务等方式也从产业发展中获得了收益,增强了为民办事的能力。乡村环境因绿而美,农民生活因果而富,乡风文明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不断提升。
放眼汉阴县城关镇乡间,连绵的果林绿了山川,富了百姓,美了乡村。该镇党委书记张世洲表示,将继续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强化科技支撑,深化三产融合,打造知名品牌,让林果经济这棵“摇钱树”更加枝繁叶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更加强劲的“绿色动能”,奋力描绘汉阴城关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
编辑:沈杰
编审:黄琪雅 黄智发
终审:钟明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