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位于汉阴县北部山区的铁佛寺镇依托生态优势,将中药材淫羊藿植入林下空间,通过 “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建成 6000 亩种植基地,探索出 “林药共生” 的生态经济新路径。

在铁佛寺镇集中村九组的山林里,30余名村民正俯身忙碌,熟练地进行着打窝、栽苗、覆土的动作,一垄垄嫩绿的淫羊藿苗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错落有致地 “爬满” 山坡。

作为秦巴山区典型的林多地少村,复杂的地形使得大规模农业生产难以开展。面对困境,村党支部联合包联单位陕煤物资集团,深入调研、实地考察,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选定淫羊藿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集中村党支部书记 唐家明:

【目前村上种植规模有500亩,管护成功的话每亩产量150斤左右,收入能达到4000元每亩。】

淫羊藿产业的发展在不断提升林下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当地村民务工就业。据统计,仅集中村淫羊藿基地每年可提供除草、移栽、采摘等季节性岗位3000余人次。农户既可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又能参与基地劳作获取薪金。这种 “造血式” 产业扶贫模式,让昔日闲置的山林变成了村民的 “绿色提款机”。

铁佛寺镇集中村村民 杨翠琴:

【120元一天,对我们农民都可以,有收入。】

铁佛寺镇地处汉阴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达 90%。近年来,铁佛寺镇依托 “林药共生” 的天然优势,按照 “试点先行、梯度推进” 的策略,在铜钱、集中等村建成淫羊藿示范基地。

铁佛寺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 徐小松:

【我们目前全镇发展了淫羊藿有6000亩,计划后期继续加大种植到1万亩到1万五千亩的规模,淫羊藿这个产业市场发展前景很广阔,同时兼具药用价值、养生价值,能够很好的带动村级经济产业发展。】

从 “靠山吃山” 的传统观念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动实践,这片曾经沉寂的秦巴山林,正通过林下经济的实践,书写着 “点绿成金” 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编辑:倪健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方亮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