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腹地的漩涡镇东河村进入年度烟叶生产关键期。烟田里农机轰鸣与农民吆喝交织,一场关乎全年增收的“春耕大会战”正如火如荼进行。——全镇2000亩烟田需在10天内完成移栽,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不仅关系着烟农“黄金叶”的收成,更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土地深处的绿色密码

东河村育苗基地内,数十座大棚整齐排列。走进棚内,温暖湿润的空气裹挟着泥土芬芳扑面而来,工人正分工进行烤烟育苗作业,除草、装盘、分苗……嫩绿的烟苗在育苗盘中整齐列队,宛若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绒毯。

“从2月22日启动育苗,目前‘云烟99’品种长势良好,共培育1.6万盘烟苗,可满足漩涡、汉阳两镇种植需求,预计4月24日全面启动移栽。”漩涡烟站技术员边检查温控设备边介绍。据介绍,育苗期间实行“三查三控”精细化管理,确保每株烟苗达到壮苗标准。

与时间赛跑的农耕协奏曲

漩涡镇烟田里,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起垄机在田间划出规整的平行线,覆膜组紧随其后铺设银色“铠甲”,打孔组手持特制工具精准定位,移栽队则将烟苗植入孔穴。整套流程行云流水,几十名务工人员在技术员指导下有序作业,新翻的泥土气息混合着烟苗清香弥漫田野。

“烟苗移栽后一定要浇足定根水……”正在指导移栽的技术员对大家说道。为确保2025年烟叶生产开好局,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制定生产实施方案,多项措施并举,将烤烟种植任务分配到村,落实到人;引进种植大户,加强对农户技术指导;完善烤烟房建设基础设施,同步开展技术培训与农机调度,预计月底全面完成全镇2000亩烟田移栽。

在覆膜作业区,烟农王晓艳擦着汗笑道:“我们夫妻俩常年在烟田务工,从育苗到烘烤能赚两万多,比种玉米强多了。”据测算,每亩烟田可创造2400元劳务收入,带动周边300余户村民就业。种植大户胡军指着眼前的这片烟田介绍:“今年我承包了80亩,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预计收益能突破24万元。”

站在田埂远眺,起垄机犁出的波浪纹与覆膜银线交织成五线谱,移栽成行的烟苗恰似跳动的音符。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传统农耕正与现代农业奏响交响乐章。

暮色中的丰收序曲

夕阳为烟田镀上金边,覆膜在晚风中泛起粼粼波光。随着最后一垄烟苗入土,东河村完成了年度移栽任务。烟站负责人指着烟田说:“等7月进入旺长期,这些银膜下将涌出翠浪,10月底就能收获‘黄金叶’。”

暮色渐浓,农机轰鸣声渐远,但土地里深浅交错的辙印仍在诉说,这不仅是延续千年的农耕智慧,更是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当金秋的阳光再次洒向这片土地,层层烟垄必将酿就醉人的醇香。

编辑:倪健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方亮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