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破解产业升级瓶颈、激活科技创新动能、夯实人才支撑根基,汉阴县紧扣产业需求,以专家工作站建设为抓手,深化校、地、企合作,通过技术攻关、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方式,将“智力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今,一个个创新平台落地,一批批专家携技术、带项目扎根生产一线,为重点产业突破、民生事业提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智慧动能”,一幅“智汇汉阴、才兴产业”的生动图景跃然眼前。
搭建平台 筑牢创新驱动“硬支撑”
“自从2013年返乡创业发展生态养鱼开始,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水产研究所合作,建设专家工作站,逐步破解了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现在信心更足了。”汉阴县永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松说。该公司建成“省级专家服务站+市级富硒水产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的生态渔业科创基地和智慧渔业养殖检测平台,主要养殖桃花鱼、匙吻鲟、锦鲤等品种,年供鱼量9万公斤。
坚持“筑巢引凤”,汉阴县把科创平台建设作为引才聚智的重要抓手,以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民生事业需求为导向,科学指导建站工作,开辟了科技人才资源高效配置的新路径。
完善制度保障,吸引高层次人才聚集,相继制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实施意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院士专家工作站考核评估细则》等系列文件,分别给予每个县级院士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20万元、10万元资金补助,为推动平台规范化建设提供保障。
汉阴县自2021年启动建设专家工作站以来,累计投入270万元人才发展资金,先后建成市、县级专家工作站27家,基本实现了重点产业全覆盖,以“高校科研机构+专家站+专家人才”赋能兴业模式,累计引进专家团队96人。
“有了专家工作站,在服务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把专家团队单向咨询服务、成果转化转变为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技术战略合作联盟,实现由分散化、短期化合作向实体化、团队化和集聚集成化转变。”安康太伦新材料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涂川俊说。
汉阴县果蜜红茶产品荣获第109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数智化赋能农村供水全域性保障做法获全国农村供水工程数字孪生典型案例,名仕佳新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红薯粉条取得富硒食品认证……一项项科研成果转化的背后,都是汉阴县以平台赋能、人才聚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品牌建设的有效见证。
引才聚智 激活产业发展“强引擎”
通过精准靶向引才,汉阴县抢抓蚕桑丝绸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机遇,2023年在涧池镇五坪村蚕桑基地和铁佛寺镇四合村蚕桑基地分别建成小蚕共育和蚕丝生产加工专家工作站,推行“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工作站”模式,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打造全县2.25万亩蚕桑产业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样板。
围绕高效密植桑园建设、标准化蚕室建设、小蚕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等技术攻关,汉阴县组建由国家科技特派团蚕桑组组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陕西蚕桑丝绸研究所所长苏超为主要成员的“国家科技特派团”,助力汉阴县蚕桑产业向新、向优延链强链。
“专家站建成后,引进蚕桑领域专家10余人,先后培育推广‘强桑1号’‘农桑14’等品种,深受蚕农赞誉,推行的两段式共育、三季式养蚕和滚动压茬式养蚕既降成本又省力。”五坪村蚕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昌和如是说。
陕西丰水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汉阴县月河工业园区,是一家集饮用水净化处理设备、次氯酸钠消毒设备、智慧水务运维管理平台研发、营销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水务科技企业。2021年,汉阴县在该企业设立安康市饮用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建成县级专家工作站,后于2024年被认定为市级专家工作站,成为全市智慧水务管理的先行者。
江苏永冠给排水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泽山,作为丰水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他带领4名专家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研发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城乡供水领域,远销四川、重庆、湖北、新疆、云南等30多个省市。刘泽山谈道:“自从和公司合作以来,开展科研项目3项,攻克技术难题1项,开发新产品4个,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汉阴县还充分发挥专家站“智囊团”带培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师徒帮带”“专家+乡土人才”等育人方式,累计培育产业链“土专家”“田秀才”1.2万名,不断壮大产业发展“生力军”,激活了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春水”。
成果转化 塑造全域产业“新业态”
企业升级,关键靠科技。“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互利共赢为目标,在提高专家工作实效上下功夫,发挥工作站的战略前沿作用,突出重点、凸显成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汉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万华在调研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时强调。
攻坚技术瓶颈,破解产业难题,搭建“工程技术中心+专家工作站”科创平台是安康太伦新材料有限公司攻克技术难题的创新之举。“搭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以项目化引进高端人才,既能把人才聚到科技创新主战场和生产一线,也满足人才自身对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需求,推动了企业需求和科学研究有机融合。”安康太伦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伦军说。
安康太伦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汉阴县五大重点产业链首位产业的链主企业。公司专注于高性能碳基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专精特新”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基础上,瞄准国内短缺的细结构等静压石墨和锂电负极用石墨箱板材料,联合湖南大学、西北大学和安康学院等高校开展攻关,已获得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和自主专有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实践证明,专家工作站把实验成果转换为新质生产力,在破解难题中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突围”,推动企业创新由“碎片化”向“体系化”转变。王伦军介绍,“公司一二期项目建成投用,今年预计产值达5亿元,带动碳基新材料产业链向千亿级集群迈进,累计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企业出题、平台接题、专家答题。如今,一个个专家工作站建成投用,一批批专家团队带着科研项目在生产一线大展身手,发挥了“智高点”的作用。
据统计,汉阴县高新技术企业达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3家,瞪羚(潜在)企业3家,入围省市级科技重点产业攻关项目和一般项目50余项,成果转化、专利认证60余项,实现了“搭建一个平台、集聚一个团队、提升一个产业、带动全域产业兴”的链式发展效应。
编辑:李西明
编审:黄琪雅 黄智发
终审:邹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